日前,山東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好消息傳來。為了讓學生們能如期拿到散發油墨芬芳的新課本,兩個月來,承擔全省秋季教材大量印制發行任務的山東出版集團爭分奪秒趕工期,按時完成教材印制發行工作,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
一本教材是怎樣印制出來的?
8月中旬,記者來到山東出版集團旗下的山東新華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探訪教材印刷的全流程。濟南世紀大道旁,山東新華印務的輪轉車間內,溫度超過四十攝氏度,印刷機正在飛速運轉著,嶄新的教材正從機器中打捆出來。印刷車間商業輪轉印刷機機長趙昆每天要在車間待十幾個小時。他告訴記者,新華印務基本實現了全機械化,現場只留少量工人。這部機器是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印刷機,速度達48000印次/每小時。以一冊72頁的高中美術教材為例,雖需要上五套版,但一萬冊五六個小時就能印制完成。
“包括山東新華印務在內,山東出版集團旗下4家印刷企業承擔著國家統編三科教材的全省大部分印刷任務,是我省中小學教材印制的主干力量。”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教材中心主任楊文軍介紹,今年秋季教材共計需要付印382個品種,8674.49萬冊,服務于全省13437所中小學校1266.69萬名學生。“今年在教材改版、印刷時間緊的情況下,我們組織印企加班加點,目前已基本完成印制發行任務。”山東新華印務董事長肖剛告訴記者,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新華印務實行工人三班倒,17臺大型印刷機器一直滿負荷運載。
山東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華告訴記者,教育是民生之基,教材能否保質保量按時供給,事關百年育人大計。為確保“六保”任務在集團落實落細,山東出版集團先后投入近5億元為旗下印刷企業進行生產設備的升級改造和基本建設;優化資源配置,今年上半年對旗下四家印刷企業進行整合重組。
新設備的引進既保證了教材教輔的印制周期,又提高了印制質量。工藝經過改良后,印刷使用的都是獲得環境標志認證的無芳烴大豆油墨。“商業輪轉機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都是進行二次燃燒后再排放,非常環保。”隆隆運轉的機器聲中,肖剛自信地表示。
一本教材是如何從印刷車間擺到課桌上的?
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教圖公司的李蔚詳解流程:印務企業將教材送到新華書店的物流公司,按照各地新華書店上報的數據分發教材,核對無誤后,教材隨到隨發,入庫教材必須在48小時內發貨到各基層新華書店;新華書店安排專人進行到貨確認,確保教材收貨無縫銜接,嚴格按照學校要求的時間送書到校。
“由于三科教材修訂、倉儲物流負荷大等原因,今年‘課前到書’的配送時間空前緊迫。”李蔚說,全省共有10個新華物流公司,印務公司可就近交書,由各物流公司進行發貨中轉。各書店轄屬物流公司每周清庫,避免造成發運高峰期教材滯留。為了不耽誤收書,周末加派工作人員值班。
“以山東新華書店集團物流公司為例,今年秋季的發貨冊數達到了4432萬冊、68萬件、11000噸,工作繁忙時每天的發貨量在170萬冊、2.5萬件,大小車輛需要裝車20多車。”山東新華物流公司副總經理畢海冰說。
(大眾日報 趙琳)